卓越,源自执着创新——“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炼成记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8日 00:00作者:王珏来源:《长安大学报》

这是一支用科技与智慧服务教书育人、对接社会发展的高校教师团队。他们开发了25种142个型号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系列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等13个国家;他们带领组织学生自主研发FSC猎风赛车,连续7年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并取得显著成绩……


这也是一支老中青三代结合,近5年主持了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4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的优秀团队。


这就是长安大学机械工程教师团队。12月21日,教育部公示了首批200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该团队成功入选。


名师引领促提升团队携手助成长


我校机械工程教师团队源于汽车学院车辆工程教师团队。自90年代以来,在学科带头人马建教授的带领下,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从新能源汽车、汽车检测、商用车技术攻关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教学科研团队。2008年,车辆工程教学团队建成了国家级和陕西省教学团队。依托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专业改革综合试点”专业以及陕西省一流专业、车辆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车辆与动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长安大学-陕西汽车集团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商用车辆运用与制造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建设,团队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机械工程教师团队现有来自车辆工程、物流工程、交通安全、机电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的教职工39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高级工程师1人、实验室工作人员2人。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不满29岁。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队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马建、余强、刘晶郁、胡大伟等优秀教师为带头人,以培养培训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骨干教师为己任,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团队成员多次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教学名师”“长安大学师德标兵”等个人荣誉称号,先后获得校级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等集体荣誉。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中,马建教授可以说是核心人物。多年来,马建教授以身作则,注意在工作中对团队加强管理,督促学习、学以致用,把“全心全意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科研的根本宗旨,刻苦钻研,解决了汽车制动与ABS整车不解体检测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对我国汽车整车检测关键技术的垄断,主持和参加编写1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了我国汽车检测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种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大提高了团队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创优争先,向先锋模范看齐。


16名80后的存在给这个39人的大集体注入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团队在培养青年教师上自有一套自己的做法。为适应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的特点,车辆工程系组建了教师学习活动的微单元,并将这一传统保留至今。团队成员采用个人自学、专家辅导、撰写心得、知识竞赛、建立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每周召开讨论会,交流心得体会;对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动向具体分析,讨论解决方法;交流科研最新趋势和动态,加强融合创新,不断解决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以教学为例,省级精品视频课“汽车理论”的教学队伍可谓“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活力”。该课程队伍由19名教师组成,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达到15名。通过实行课程辅导、青年教师试讲、听课、每周研讨等制度,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已培养了8名青年骨干教师,其中3名青年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名晋升为硕士生导师,4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名教师获得中国博士后科技基金项目,3名教师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教师横向课题到款年均逾百万元人民币。


在前辈的指点、帮助和激励下,团队中一批80后教师,如:李耀华、赵轩、王建锋、冯镇、陈轶嵩等迅速成长起来,在新能源汽车、汽车检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多篇,已逐步成为团队中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教书育人勤钻研人才培养结硕果


多年来,车辆工程系主动整合相关资源,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探索前沿科研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5年,团队建设的“汽车设计”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讲授该课程的所有教师多年来一直研究车辆设计课题,对车辆设计实践和教学有丰富经验。他们根据本课程具有的系统性、实用性特点,结合现代汽车设计中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一套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勤于思考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汽车理论”省级视频公开课的获批也是机械工程教师团队多年努力的结果,该课程形成了以课堂讲课为主,课堂研讨、网络辅助教学、案例教学、课程试验和现场实习等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大大强化了教学效果。汽车行业同行专家在听完“汽车理论”课后表示,“汽车理论教学内容丰富,紧跟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良好,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为国内相关院校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学生则反映教学内容丰富、收获很大,效果好。每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学校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都会来我校旁听学习这门课程。


教学实践催生教学成果。2005年,由团队教师主持完成的“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主持完成的“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面向道路运输行业创新型人才”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团队牵头申报的“智能网联创新驱动下的‘汽车制造2025’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成为2017年全校唯一获批的陕西省教改重点攻关项目。依托汽车专业优势打造的特色校园文化项目“长安大学汽车文化节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基于现代汽车创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团队建立了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育人体系,通过校企互动的联合实验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应用性和前瞻性,有效解决传统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重书本、轻实践和企业培养环境下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狭窄、不扎实的矛盾。近年来,团队老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得了陕西省研究生成果展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赛三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全国总决赛创意组优秀奖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开拓创新谋发展服务社会勇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车辆工程系团队教师主持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陕西省等4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科研总经费4000余万元;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论文70余篇,多项技术被企业应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2014年,马建教授主持完成的汽车制动与ABS多工况整车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系列产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对汽车安全性、动力性、可靠性、经济性、发动机技术状况及尾气排放等综合性能的单项和联网自动测试,形成了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完整的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对我国汽车检测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依托本项成果,团队开发了25种142个型号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系列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其中12种产品获国家、省级名牌产品或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参加编写了12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检测标准,完善了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标准体系。项目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在我国汽车制造、检测与维修行业广泛应用,用户遍及全国所有省份1000多家单位,并通过合作企业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等13个国家,形成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车辆工程教师团队主动“走出去”,与地方政府对接,建成了长安大学张家港汽车工程研究院和长安大学韩城汽车工程研究院,从事技术转化工作,强化高校知识产权的运用。团队先后吸引了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苏州金龙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公司、宇通集团、中通集团、安凯客车、厦门金龙等国内知名汽车企业主动来校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毕业设计、科研成果共享、“3+1”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强合作,有效解决了校企之间的人才需求脱节问题。


机械工程教师团队目前正在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重大事故下客运车辆应急逃生、自主救援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工作。站在“交通强国”、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起点上,他们将会继续发扬团队的优良传统,敢为人先,顺势而为,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服务陕西和国家经济发展、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原载于《长安大学报》2018年1月3日第277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