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二五”系列报道】资源配置与基础保障建设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6日 00:00作者:冯秋香来源:《长安大学报》

“十二五”期间,学校大力加强基本办学条件、资源统筹与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校园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资源配置水平与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校园建设、基本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财务保障能力、国有资产管理、投资与资产经营收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与医疗服务建设、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11个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校园建设、基本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图书馆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办学条件不断优化。


学校自筹资金近3亿元,用于渭水校区新征土地建设,目前已形成2校区(校本部、渭水校区)2基地(太白山实习基地、梁山野外教学实习基地)的校园空间布局,校园总面积达到3745亩。基本形成了渭水校区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校本部以研究生教育、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为主的校区功能布局。


基本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学校总计完成建筑面积311,339平方米,完成投资49,105万元,渭水校区第三教学楼、梁山野外教学实习基地、校本部西院科技开发楼二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渭水校区17、18、19、20号学生公寓、渭水校区第三学生食堂、渭水校区西区基础设施一期、渭水校区风雨操场与游泳馆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新建建筑结构与抗震实验室、道路实验室以及地质灾害模拟实验室等多个实验教学平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8,504台(件),价值26,488.77万元。目前拥有各类实验室44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校内实习基地3个,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23,34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9,485台(件),总值70,704.37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960台(件),价值32,897万元。


图书馆建设方面,学校在“十二五”期间投入4,270万元购置图书资料;投入940余万元用于家具购置、文化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南北校区4个图书馆馆舍总面积5.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100余个,纸质藏书文献262万余册,收藏电子图书69万余种,在线使用电子图书270万余种,数据总贮存容量达到50TB,中外文期刊2千余种,各类专业数据库46个。


资产资源的统筹与优化逐步推进,财务保障能力、国有资产管理、投资与资产收益水平显著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投资收益大大提高。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积极争取教育部各项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通过省部共建,争取更多的财政经费投入;通过社会捐赠、盘活存量资金、增加资本性收益等多种形式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学校财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学校总收入达到83.8亿元,其中财政性收入56.6亿元,自筹收入27.2亿元。


“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资产22.58亿元,其中新增固定资产3.98亿元。目前学校资产总额5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40.6亿元。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19.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51.03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97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校办企业上缴学校投资收益共计3171.8万元;上缴物业收入2,620.28万元。进一步理顺了物业管理体制,构建了大宗物业与零星物业相结合的物业管理模式,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宗物业由学校统一管理,500平方米以下的零星物业委托资产经营公司经营,2014年已上缴学校大宗物业费2,500万元。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与医疗服务建设、民生保障工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十二五”期间,学校利用专项资金,完成改扩建及维修项目共111个,资金总计达到9,891万元。其中,渭水校区天然气接入、天行健学生食堂建设,校本部北院集中供热,东西院锅炉煤改气、电梯新增更换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利用中央高校发展长效机制补助经费3,000万元,完成渭水校区电力增容工程,实现了学生宿舍空调电力供给。投入日常维修资金1,100余万元,完成道路、水电暖、楼宇等设施的零星维修及校园绿化工作。投入资金300万元建设节能监管平台一期。学校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投入资金1,105万元,完成了校本部、渭水校区监控防范系统、消防设施维保更新项目、安防系统维护更新及无线通讯系统建设等项目;投入资金260万元,完成了车辆出入智能管理系统及校内交通设施项目,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附属学校注重科学管理,求真务实,以“规范、质量、品牌”为主题,着力优秀团队培养,致力“合作互助”课堂研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推动了附属学校良性发展。

校医院完成新生体检40,856人次,毕业生体检38,051人次,教职工体检11,487人次,女工专项体检2,736人次。平均年门诊量60,223人次,平均年收治住院患者140人次,平均年接种各类疫苗51,000人次,为师生员工提供了全面的健康服务。


“十二五”期间,学校把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提升办学综合实力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持续稳步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和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人均收入显著增长。开工建设渭水校区教职工工作用房,努力改善教职工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住房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核心业务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


“十二五”期间,学校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用于校园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信息系统、多媒体教室等项目建设。建成了覆盖全校的IPv4/IPv6双栈网络,有线网络已全面覆盖学校各类楼宇,校园无线网络初步建立。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初具雏形,初步建成了由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公共数据库及数据交换三大平台共同构成的数字化校园公共服务平台。注重信息化教学环境及资源建设,校内411个公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已经基本构建,初步建立并完善了数字化资源共享系统,包括教学资源库、课程共享平台、数字化音视频数据中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家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学校前期的内涵发展积淀为创建“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十三五”期间,在基础保障和资源配置方面,学校将着眼百年发展的战略高度,瞄准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适应“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坚持“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装备先进、运行高效、开放共享”的原则,全面提升学校基础保障能力,在办学基础设施、实验平台、图书资源、数字化校园等领域达到国内高校一流水平,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原载于《长安大学报》05月18日 第253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