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 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8日 09:30作者:党委宣传部来源:《长安大学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急需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系统构建“大方向、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科研规模和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学校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急难险重的国家重大工程彰显担当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为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科研创新活力有效激发


学校坚持政策引领,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研主体的创新活力,科学研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2019年9月,学校成立科学研究院,统筹学校科研服务与管理各项工作,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持续实施“卓越科研提升计划”,实现“平台-团队-人才”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开放办学理念,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自贸港等区域发展战略,成立现代交通科学研究院、黄河科学研究院、秦岭生态环境研究院、川藏铁路工程研究院、长安大学智慧油气田研究院等一批实体科研机构,打造区域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面向未来、辐射全国重要区域、重要城市群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学校强化重点科研平台的组织和建设,支撑学校学科发展。“十三五”以来先后获批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89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新增特殊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2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和科研攻关提供了重要支撑。2022年4月,公路基础设施创新建设平台、建筑实验中心、交通运输及智能装备创新建设平台等3个一流学科平台正式启用。国内高校唯一的“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被交通运输部首批认定为全国三大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之一。


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学校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持续优化重点科研团队及平台建设管理体制,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团队。创新科研团队、人才培育机制,实施中青年科研人才和科研团队支持计划。“人-车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滚动资助,“公路隧道建养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获批交通运输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人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3人入选其他国家级、省部级科技人才计划。


开展科技联合攻关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聚焦“四个交通”建设,依托校内重大科研平台,不断提升重大项目的战略规划和组织实施能力,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开展协同攻关,解决重大问题和原始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提升,在特殊公路、绿色建养、智能装备、车路协同、智慧运维等研究方向实现了重要突破,产出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原始创新成果。2021年,学校正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重点围绕公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技术研发与应用、跨海桥梁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典型路段运行风险主动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国际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绿色智慧公路科研平台培育五大方面开展试点建设,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长大智慧”和“长大方案”。


2012年以来,学校累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9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年度科研经费突破9.6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项、课题37项。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2项、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1项,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38项,承担教育部“一带一路”教育援外项目、科技援外项目、全球环境基金、“全球挑战研究基金(GCRF)项目”等科技计划项目6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余项,年均授权发明专利1000余项。我校刘云焕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重要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发,这是学校建校以来第一篇在国际顶级期刊上首次发表的长文(article),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构建“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经理人公司”的“嵌入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称号,连续8年获评“陕西省优秀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深度融入秦创原建设,先后获秦创原春种基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资助20余项,获批省级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长安大学秦创原“尾矿处理”新型研发平台。


学校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扶贫优质资源,在陕西商南县、佳县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示范基地,公路灾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在商南县金丝峡镇投入使用并成功预警。自主研发的北斗/GNSS监测系统,数次成功预警突发性黄土滑坡灾害,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联合攻关计划,围绕“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新基建、“双碳”目标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展开合作,协同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在特殊环境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建养、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现代城市与现代交通协同、交通节能减排、地质灾害预警防控、土地订单化整治等方面形成显著科研优势,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10月,“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学校6个科研团队及百余位校友深度参与其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设计、施工与运营等各个环节;2019年9月,“全球空港新标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学校2个科研团队承担机场道面养护等技术攻关,助力新机场凤凰展翅;2020年,虎门大桥产生异常振动现象,我校桥梁抗风抗震团队迅速展开研究,为大桥快速恢复通车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一个个重大工程、一项项科技攻关,在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有着长安大学科研工作者矢志创新、不懈奋斗的身影。近年来,学校科研团队突破西部复杂环境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屏障,攻克系列特殊土筑路世界级工程难题,为青藏公路、川藏铁路建设提供重要科技保障;多年深耕城市地裂缝研究,突破我国地铁、高铁建设中的地裂缝防控重大难题,为西安地铁、京沈高铁等多个重要生命线工程安全贯通保驾护航。


学校深化高端战略智库建设,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和陕西智库联盟,咨政报告获国家、省部级领导多次批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长大智慧。


践行高校使命担当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时刻牢记一所高校的职责使命,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拓宽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深度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学习型国家等,社会贡献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学校瞄准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我校毕业生就业集中的三大行业发展需求,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把优秀毕业生输送到重要行业、重要领域、重点地区、重要岗位,为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倡导树立“选择西部、扎根基层、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价值理念,引导激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奉献、建功立业。助力脱贫攻坚,高校责无旁贷。学校自2013年定点帮扶商洛市商南县、2017年承担“双百工程”任务结对帮扶榆林市佳县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产业、教育、科技、消费四轮驱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700余万元,支持帮扶县发展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等项目105个;累计引资5000余万元,引进外地企业9家,实现产值3亿多元。


学校坚持把科教帮扶作为特色亮点,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注重“智志双扶”,连续选派11届研究生支教团赴帮扶县开展支教和志愿服务,为提升当地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坚持消费驱动,破解产销难题。一方面通过搭建“教职工福利采购、校园生活消费、校园食堂采购”三大消费帮扶平台,推进帮扶县优质农产品进高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及社会力量,组织动员校友及校友企业到当地投资消费,建立健全“田间到餐桌”“线上到线下”全过程产销链,推进农产品进企业。近5年来直接采购帮扶县农产品3300余万元,帮销农产品1400余万元,帮扶群众1100余户。学校连续2年获评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最高等次“好”,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连续5年获得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评定的“双百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助推商南县于2019年成功获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围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要求,学校充分发挥在三大行业领域的学科优势,不断深化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质量学历继续教育,构建数字化教育新格局;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助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教育帮扶,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和行业的高层次、急需紧缺及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十年来累计培训毕业生超过2.5万人,开放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度不断提升,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面对新机遇、新使命、新要求,学校将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持续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资料来源:科学研究院 社会合作处 校办 188体育最新备用网站处继续教育学院 团委)


(原载于《长安大学报》2022年12月02日 第345期)

Baidu
map